师者如炬 乐教筠州?张艮翠:坚守大山,把青春奉献给山里娃
编者按: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激励全县教师主动担当作为、深耕课堂教学,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营造拼搏实干、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特推出“师者如炬 乐教筠州|我的从教故事”系列报道,本期推出筠连县蒿坝镇龙坪村小学教师张艮翠《坚守大山,把青春奉献给山里娃》。
张艮翠,一级教师。2011年起任筠连县蒿坝镇龙坪村小学(原名蒿坝镇水龙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2022年9月任龙坪村小学负责人。先后荣获宜宾市学宪法活动先进个人、宜宾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镇优秀后勤工作者、镇优秀教育工作者、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曾获筠连县第二届中老年教师赛课活动小学语文组二等奖、义务教育阶段质量检测综合考核三等奖等荣誉。
曾经的风雨兼程,化作春风细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一个人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在宜宾市筠连县蒿坝镇龙坪村小学坚守20多年的小学教师张艮翠,就是这样一位愿意用自己的一生践行教育初心和使命的师者。寒来暑往、日复一日,她的心装满了对农村孩子真挚的爱,对身边的每一位孩子都充满了十足的信任和理解。三尺讲台,是她最绚丽的舞台。龙坪村小学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走读制学校,学生多是留守儿童。由于条件艰苦,张艮翠的同事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她一直坚守岗位,扎根农村,忘我工作。张艮翠的心始终牵挂着学校,牵挂着每一位学生。“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农村的孩子不再是一只坐井观天的小青蛙。”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张艮翠深知农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也深知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钥匙。尤其在偏远的农村地区,教育更是孩子们走出大山,看见广阔世界的最好途径。她将曾经的风雨兼程,化作春风细雨,滋润着每一个渴望知识的心田。
三尺讲台守初心,把青春奉献山里娃
转眼之间,张艮翠已经在龙坪村小学工作了20多个春秋, 教育了好几届山区学子。龙坪村小学地处偏远,条件艰苦,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张艮翠任教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主要负责语文教学,同时还兼顾其他课程、学校供餐工作,早出晚归成了她生活的常态。记忆犹新的是有一个特殊的学生,原本是个开朗的小男生。四年级时父母离异,父亲整天躺在家里玩手机,孩子饿了只能去邻居家吃饭,孩子在学校也开始变得不说话,性格越来越孤僻,刚进入五年级的时候,正值青春期,母亲的离开,父亲的不管不顾,让这个孩子有了伤害自己的倾向。张艮翠偶然间发现他的手腕上有很多伤痕,心里一震,没有说话,之后便每天与他交心谈心,问出了他的心声,利用空闲时间去家里与他父亲交流。慢慢地,这个孩子又重新回到了爱说爱笑的样子。因此,张艮翠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更扮演着母亲的角色,给予他们缺失的父爱和母爱。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离不开那群可爱的孩子,孩子们也离不开我。”这句话,不仅仅是对山区教育事业的执着,更是她对孩子们深情的承诺。
砥砺前行,奔赴更好的自己
张艮翠的教育之路,是一条不断学习和成长的道路。2022年担任龙坪村小学负责人后,她深知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之前的工作不能松懈,之后的工作要做到更好。作为校负责人,事事要先做,才能带好头。面对信息化课堂的新尝试,她勇于接受挑战,不断学习新技术,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利用信息化工具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密切关注学生的反馈,以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面对学生学习习惯差、班级管理难度大、办学条件落后、语言不通(一部分学生只懂苗语)、留守儿童居多、家长对教育不够重视等问题,张艮翠从不轻言放弃,她不断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放学后为学生进行辅导。她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方法,还摸索出来一些规律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
她对这片热土怀有深厚的感情,对这里的山里娃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巍巍群山,挡不住她的视线;崎岖山路,绊不住她的双脚。当她看着眼前的孩子们,仿佛时光倒流,看到了似曾相识的童年。每天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和交流,她都仿佛置身于一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花园,每一朵花都在她的悉心照料下,绽放出最绚烂的色彩。
教师被赞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蓝天底下最神圣的职业”,对乡村教师来说,他们更像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张艮翠就是这样一根“蜡烛”,几十年如一日燃烧着自己的青春年华,让山里的孩子放飞自己的梦想。“我哪儿也不去,我愿意为山区教育奉献一辈子。”这便是张艮翠对教育事业最深情的告白。(图/文 宜宾市筠连县教育和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