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港澳行”!2025年京港澳学生交流夏令营启程
“当三地同学齐唱国歌,这一刻让我深刻感受到,虽然来自不同地区,我们却有着共同的家国情怀。”7月24日,220名来自北京、香港和澳门的中学师生在香港金紫荆广场观看升旗仪式,以青春之声致敬祖国。今年暑期,京港澳学生交流夏令营再次启程,三地学生同游港澳,在为期7天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度交往交流交融。
金紫荆广场观礼升旗仪式 共植家国情怀
24日清晨,来自京港澳三地85所学校的220名师生相聚金紫荆广场。当庄严的国歌声响起,同学们整齐列队,肃立在“永远盛开的紫荆花”雕塑下,注视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用响亮的声音共同唱响《义勇军进行曲》。他们也成为了当天升旗仪式上的一道亮丽风景,不少前来观看升旗仪式的民众纷纷举起相机、手机拍摄,记录他们青春向上的精神面貌。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香港回归28周年、澳门回归26周年。虽然来自不同城市,但此次升旗仪式却带给三地同学相同的感受。北京宏志中学初二学生贾嘉伶同学说:“当音乐响起,同学们不约而同唱响国歌,让我感受到深深的民族自豪。我们成长在同一片阳光下、同一片土地上,我们的心都会随着同一面国旗的升起而澎湃。”香港荃湾官立中学高一年级的钟绮妮同学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身边三地小伙伴齐唱国歌时专注的神情令她印象深刻:“站在香港这片历经风雨的土地上,与北京、澳门的同学一起致敬历史,让我更加明白和平的珍贵,以及年轻一代传承历史记忆的责任。”在广场上回荡的国歌声,让圣公会(澳门)蔡高中学高一年级的吕靖愷同学感怀于祖国的变化:“如今,香港与澳门回归,北京繁荣发展,中国国泰民安。这一刻我突然懂了‘家国’二字的重量,这面国旗是我们共同的信仰与骄傲。”
品人文气息感受时代发展 共赴青春之约
京港澳学生交流夏令营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澳门特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于2005年共同发起的京港澳三地青少年交流活动,旨在加强京港澳教育交流,促进三地青少年之间建立友谊、融合发展,增强民族认同感,培植共同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举办17届以来,已吸引三地近7500名师生参与。夏令营采取互访机制,每年暑期轮流在北京与港澳地区举行。今年7月23日至29日,“2025青春港澳行——京港澳学生交流夏令营”组织来自三地的220名师生同游港澳,开展为期7天的教育实践活动。
走进香港中文大学,在“学长”带领下感受世界知名高校的学术气息,穿上独具特色的院袍,品尝与学者、行业领袖边吃边聊的“高桌晚宴”;走访大馆、终审法院和廉政公署,体会维护社会正义、履行社会责任的法治精神;动手制作纸扎小灯笼、大坑小火龙和凉茶香包,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人魅力;乘坐“金巴”穿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游览大三巴牌坊、官也街,参观澳门博物馆、龙环葡韵住宅博物馆、澳门科学馆,走进金莲花广场、澳门基本法纪念馆、澳门回归贺礼陈列馆和青少年爱国爱澳教育基地,深入了解澳门的悠久历史和城市发展……为了让同学们充分了解港澳地区的厚重历史和多元文化,今年的夏令营活动精心设计研学行程,还让三地学生跨地域组队,同吃、同住、同游,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相识、相知、相融。
北京市教委二级巡视员葛巨众表示,京港澳三地教育同行致力于为青少年搭建起情感相连、文化相融、梦想相织的纽带,让他们共同成长为三地融合的生动践行者和“一国两制”的坚定守护者。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寄语同学们,通过夏令营的丰富实践活动,在思想碰撞中洞悉时代脉络,在交流互鉴中明晰个人志向,将青春理想融入祖国发展的伟大事业。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副局长黄嘉祺谈到,我们期望通过这次交流活动大力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激励学生奋发图强,珍爱和平,努力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拿起纸笔“见字如面” 共结书信之谊
“我们向北京、香港、澳门三地的同学们发起诚挚倡议。夏令营是我们友谊的起点,让我们借助文字的魅力,拿起纸笔,见字如面,在未来以书信搭建沟通的桥梁。相信文字将跨越地域的界限,让我们的心灵得以触碰,友谊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在7月23日举行的夏令营启动仪式上,来自京港澳的三位学生代表向三地青少年发起倡议,在未来以书信为媒,共同探寻文化、交流思想、深化友谊。三地学生还交换了精心准备的小礼物和书信,正式结为笔友。
北京市延庆区第八中学初三年级的沈卓同学在给港澳同学的信中,介绍了家乡延庆的三张“金名片”——长城、世园、冬奥。“港澳小伙伴们信里和我分享了港澳生活与文化。这种慢下来的交流,不仅拓宽了我的见识,更加增进了我们三地青少年的联系。”沈卓说。
香港宝觉中学的李晓霞同学和澳门嘉诺撒圣心中学的曾坤睿同学不约而同用“温暖”这个词,形容“见字如面”活动。李晓霞说:“收到回信时,最先被手写的字迹吸引。我仿佛能从北京同学的字迹中看到她一边思考,一边写下对我们见面的期待。我们分享了成长的经历和家乡的底蕴,成为了彼此的笔友。”曾坤睿则表示:“这个活动让我重新拿起纸笔,感受书信的力量。书信拉近了我们的关系,让我们能更真诚地沟通,建立起友谊。”
“拿起纸笔·见字如面”是由北京市中小学生在2020年发起的一项倡议。近年来,这一倡议发展为辐射北京、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香港、澳门等地,乃至海外青少年的特色育人活动。“未来,我们会把‘见字如面’活动融入京港澳三地各项教育交流活动中,持续深化青少年之间的情感链接与人文交流。”北京市港澳台教育交流中心主任秦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