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赢家体育比分_足球比分直播-球探网

图片

图片

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王为愿:“后留学时代”,重新定义升学规划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21-12-01 | 责编: 罗天林

在太原市的一所高中里,明亮的会场,宽敞的讲台,一切准备就绪。这是王为愿牵头组织,特邀知名教育专家主讲的一场升学规划讲座,可就在这时他却被告知,主讲人因为飞机晚点无法准时到达现场。台下1000余名高中家长已就位,怎么办?王为愿决定自己上。

一场讲毕,现场家长热烈的掌声、在场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让中国网教育升学规划论坛副理事长、留学专业委会主任王为愿记忆犹新。这种获得自信的成就感和分享后的价值感,成为他日后职业生涯中屡次提到的关键词。

走上新赛道:“独木桥”时代的另一种可能

高考无疑是非常公正的选拔方法,但是在新高考改革搭建“立交桥”升学通道之前,其近乎绝对的评价规则无法兼顾发展式的学生需求。如何在“独木桥”之外寻找到另一种可能?王为愿觉得,留学或许可以作为一种答案。

2012年,王为愿没找中介,花一年的时间独立研究,成功帮自己的孩子申请到全球排名前八的世界名校。“我英语不好,自己能把这个事做成于我来说是很大的鼓舞。”这样的经历让王为愿得出两个结论:其一,留学申请是件专业性很强的事;其二,这件事能做,也值得做。让优秀的学生多一个升学机遇,让普通的学生能自我优化实现更高梦想,让成绩一般的学生也有跳一跳摘果子的机会。

刚进入留学赛道,王为愿就深感困难重重。正式进入留学行业前,王为愿觉得完成申请工作就可以了,正式从业后,他发现家长的需求不仅仅是一张录取通知书,还有对孩子将来是否能自食其力的思考,更有对其未来人生发展的期待,“这就上升到了职业规划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高度。”

这个高度让王为愿深感自己的专业知识远远不够,当年临时救场“硬着头皮也要上”的决断再次上演,既然骑虎难下,那知识不够就补知识。从2013年至今,王为愿每天雷打不动保持4小时以上的学习时间,逢年过节也不例外;每年20%以上的支出用于各种类型的学习。在网上搜集资料时,又深感专业内容之匮乏,擅长写作的王为愿抓住自媒体兴起的趋势,在各大媒体平台创建自媒体账号发布内容;本就有传统媒体经验的王为愿还组织、策划了不少“升学规划和生涯规划”的电视、电台节目,至今仍坚持公益输出专业内容。“分享的过程,也是约束和提升自己的过程,因为要分享就要把问题定位在标准、精准的水平,分享后得到的反馈则又对自己的学习产生新的要求。过程中既服务了大家,也成就了自己。”

迎接新趋势:要“录取通知”,更要“毕业就业”

如何在现实差距和激烈竞争中做出成绩?在所谓“后留学时代”,留学服务的新出路又在哪?王为愿观察到,传统留学机构大都是短暂的结果导向,“能给到学生一张录取通知书,就算万事大吉。”但家长和孩子真正的诉求是毕业证,而毕业证背后的深层次诉求是学生学科能力的成长和就业时的综合素养。不仅要被录取,还要能顺利毕业;不仅要形式上的毕业,更要实际获得这张毕业证应该代表的职业能力。

因此王为愿认为从“录取通知”到“毕业就业”的需求,是后留学时代从业者们必须关注和应对的问题。留学服务不应该以“拿到录取通知书”为终点,还应进一步延伸,“不仅仅是录取,我们还关注学生入学后的学习情况,规划他整个假期的实习、实践,同时链接国际交流、社会公益的机会,甚至为学生推荐就业方向、介绍就业岗位,按照全人教育的思维,尽心服务。我觉得这也会是留学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为已预录取的学生配置进入大学的过渡课程,帮助学生熟悉基础性的课程学习,甚至细化到论文查重和纠正;为保证学生录取后的学习效果,王为愿分别在香港和日本精心挑选了合作伙伴,给当地留学生提供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辅导,帮学生解决入校后的学习适应问题;提前为学生规划双辅修专业、跨学院辅修